4000 966 008
企业,想躺赢吗?大概都想。企业,能躺赢吗?要看情况。
来源: | 作者:元筹咨询 | 发布时间: 2025-04-10 | 8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做品牌是为了将来能够躺赢,而不是终其一生、劳苦一生。做品牌不是大众消费品的专属,当今中国,工业品更有必要做品牌。

01、谁,无法躺赢。

如果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,梦想带领人类开拓未知领域、改变世界,肯定不行。


02、谁,可以躺赢。

不过,社会上更多的是依靠成熟技术的公司。大家彼此之间共享社会发展红利,如材料、制造设备、能源、物流等方面的进步;借助相同或相近的上下游产业链,产品趋同、价格趋近,财务指标向行业平均利润率回归。

此类企业,包括一些具有微创新能力的公司,都有机会躺赢。


03、什么叫躺赢?举个例子。



可口可乐某前总裁,说:如果可口可乐全球的所有工厂付之一炬,那么第二天,他就可以立刻重建,恢复生产经营。

这就是躺赢:它物理上消灭了,但是银行、投资机构、上下游合作伙伴,都相信它可以重生;重生后,产品拿到市场上,消费者还能继续买单。

躺赢的本质,就是拥有品牌价值。


04、为什么做品牌?

就是为了将来能够躺赢,而不是终其一生、劳累一辈子,最后所获寥寥。


05、可口可乐是如何躺赢的?

我们不能只羡慕,可口可乐近几十年来的躺赢。更要看到,它自诞生之日起,就持续不断地在品牌上面的投入。

从早期的万能药水,到后来的快乐水;从早期的经典玻璃瓶包装,到后来的易拉罐、塑料瓶;从早期的报纸广告,到后来的电视广告大制作。

从产品上看,可口可乐并没有开天辟地,也谈不上技术改变世界;它只是伴随着时代变迁,坚持不懈的在品牌上投入。

多年以后,可口可乐终于成为一个品牌,可以躺赢了。


06、可口可乐有技术壁垒吗?

也许你曾听说它的所谓神秘配方,相信那是技术壁垒。但随着经历的商业竞争越来越多,对社会的认识愈加深刻;我们就发现,那个所谓秘方只不过是一个营销说辞或者品牌故事,压根跟技术不沾边。


07、可口可乐有产品独特性吗?

可乐跟牛奶或者白酒,确实不同。但是跟包装饮用水、茶饮料或者含果汁饮料相比,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。

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都是水,最大区别是含糖量的高低,我们可以分类为无糖水、低糖水、高糖水。当糖这种物质被社会认为摄入量过多,对健康有害时,原本高糖的可乐和茶饮,就开始向低糖或无糖演化。

其他微量物质如咖啡因、茶多酚、维生素等,它们的含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
但是在公众的认知中:可乐、饮用水、茶饮料,是如此不同。它们的差异,主要来源于品牌的塑造。是品牌和营销,创造了差异化价值。


08、做品牌,是一种商业模式。

社会发展的结果是:多数企业技术上没有代差,产品上大同小异,都是芸芸众企业的一员。这时候,通过品牌塑造,才能成为独具魅力的那一个。

做品牌,是最好的躺赢方式,也是最佳的商业模式。


09、工业品有必要做品牌吗?



中国绝大多数的工业品生产企业,都没有什么品牌意识。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B端业务,想当然的认为做品牌没有意义。

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,在娃哈哈买一把扫帚,都需要宗庆后签字。

其背后的意思是,你想成为娃哈哈的供应商,需要总老先生点头。所有的B端业务,最后都是C端决策。

你以为的B端,往往是想象中B端。事实上,大多数上的B端决策过程,跟C端决策过程没有什么区别。能够影响C端决策的品牌塑造,同样适用于B端。


10、工业品创造溢价,做品牌是上策。

销售工业品,直接找买家,是最低层次的营销,只能打价格战。

找分销商,通过渠道做信用背书,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营销,但最后可能是只有中间商赚到了差价。

最高层次的肯定是未见其人,已闻其名;如果人所共知,并吸引主动求购,更是上佳;这就是做品牌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动,获得溢价。


11、工业品做品牌,当今是最好时代。

中国产能过剩已经好多年,工业品低层次竞争也好多年。在同行都没有品牌意识的情况下,你率先觉醒,打造品牌:赢在同行的衬托,算是躺赢的一种。

当同行争先恐后的都做品牌,品牌的投入产出比将迅速衰减。

行业整体没有品牌意识,对于率先做品牌的企业,是最好的时代。


12、工业品做品牌,也是产业进步。

中国的消费品市场,国产品牌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取得长足进步。工业品则明显滞后,很多企业品牌视觉上廉价,网站有拼凑感,销售终端充满手工作坊味,整体呈现比烂的局面。这很不好。

产业进步,自然是技术要进步,生产工艺要进步,产品质量更好;但同时,该企业或者产品,形象上看起来有价值,让外部感受到其价值,也是产业进步。从做品牌的角度看,这是最低要求。

当前,这个最低要求,大多数企业尚且没有达到。品牌意识率先觉醒的公司,哪怕前进一小步,都具有重大意义,因为这是跃出价值谷底的一大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