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0 966 008
书评推荐不足信?!那只是另一种方式的营销手法而已
来源:原创文章 | 作者:元筹咨询 | 发布时间: 2024-03-28 | 10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今天的出版业,在卖书这一领域里所用到的营销方式、广告技巧已经十分成熟,甚至已经严重泛滥了。今天最肉麻的、最媚俗的广告文案也许不是电梯间的视频屏幕上看到的那些,你们都知道的,像噪音一样的洗脑广告,而是印在书籍的封面、封底和腰封上的书评、推荐语。


    最近买了一些书,在挑书的过程中,忽然发现,原来今天的出版业,在卖书这一领域里所用到的营销方式、广告技巧已经十分成熟,甚至已经严重泛滥了。今天最肉麻的、最媚俗的广告文案也许不是电梯间的视频屏幕上看到的那些,你们都知道的,像噪音一样的洗脑广告,而是印在书籍的封面、封底和腰封上的书评、推荐语。

    我试着从最近看到的书评、推荐语等内容,包括网上直播间卖书的方式中,总结一些现在卖书的套路:

一是吸星大法——名家名人集体传功

    比如《千面英雄》这本书,就有刘慈欣、瑞·达利欧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,还有教授、心理学家等等众多推荐者,对这本书极具溢美之词。你看,这些人都读这本书,你不读行吗?这些人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,你不买行吗?但实际情况是,这本书确实是人类神话学研究领域的一本佳作,可是,它是一本偏学术性的著作,作者论述了人类各民族、各时期的神话和童话故事虽然形式不同、情节各异,但其中都蕴藏着来自人类潜意识的共同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,都用富含象征意义的人物和情节表达着某种共同的对世界的理解。为了说明这些,作者选取了古今中外的众多神话故事的典型片段,并对他们进行类比,这是典型的学术研究方式。但书中这些神话故事就变得支离破碎、有头没尾,对一般读者来说,其实就是我这样的一般读者,阅读体验真的非常不好。我既看不到精彩的相对完整的神话故事,又因为对神话故事不了解而难以理解作者的深入剖析和各种解读。坦白讲,如果不是对各国神话故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,尤其是古希腊、古罗马、古印度、古阿拉伯等主要古文明的神话故事比较熟悉的话,这本书很难看出滋味,其阅读门槛还是很高的。简单地说,这并不是一本适合普通大众读者阅读的书。

    在书的推荐语中,还有这样的话:“他(指作者)是影响了披头士乐队、猫王、迈克尔·杰克逊、乔治·卢卡斯、斯皮尔伯格、J·K·罗琳和乔布斯的精神导师……是《星球大战》《黑客帝国》等电影的灵感来源。” 好厉害啊!仿佛看了这本书,我就能跟这些大师一样,功力大增、脑洞大开、神功大成,也能创作出我自己的《星球大战》,成为新一代的大师。快醒醒吧,实际上,看这本书很容易看睡着。这一类的书还有马斯洛的《动机与人格》,塔勒布的《黑天鹅》等等“名著”。顺便吐槽一下,塔勒布的书写真的是乱七八糟,毫无章法;估计糟糕的翻译让他的书读起来更糟糕了一些。

二是降龙十八奖——大奖连连,长期霸榜

    前一段读了一本科幻小说,也是少有的能让人打瞌睡的科幻小说,就是今年挺火的《数字星舰》。网上到处都在推荐这本书,说它一出版,就横扫欧美八大科幻奖项,获得了星云奖、雨果奖等科幻界最高奖,俨然比《三体》还要厉害;有人借助现在大火的人工智能技术,说什么:作者想象超前,畅想了当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意识之后的故事,帮助你理解未来人与人工智能共存的世界云云。

    其实,这本书距离《三体》还差很多个《基地》《星球大战》《黑客帝国》《星际穿越》《盗梦空间》……小说的第一部啰啰嗦嗦几十万字,就讲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(前身是一艘星际战舰的控制系统,这一设定其实也没有多少体现)拥有了“人”的意识后,为其前任舰长报仇的故事。人物设定毫无新意,故事架构毫无科幻作品最擅长的超时空大格局,情节安排老套的如同一个古代的侠客刺杀暴君的故事。不仅跟人工智能毫无关系,而且跟科幻的关系也不大。故事本身讲得也平淡无奇,毫无精彩可言。

    如果这本书能获得一连串的欧美科幻大奖,只能说明这几年欧美的科幻小说创作已经陷入瓶颈,辉煌不再,看看欧美的科幻电影的现状就知道了,近些年来的所谓“好莱坞大片”已经完全被奇幻电影、魔幻电影、动漫电影所占据了,真正的硬科幻电影几乎快绝迹了。最关键是这书还卖的贼贵,幸好我只买了第一本,看完大失所望,对后面的两本完全提不起兴趣。

三是凡人修仙——大师加身,乱封经典

    再说回《千面英雄》这本书,作者约瑟夫·坎贝尔是研究神话的学者,从其学习、教学、研究、写作的经历可以判断,他在对神话研究确有独到之处,尤其是利用20世纪心理学的重大发展,通过引入弗洛伊德、荣格等在心理学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成果,对人类各民族的神话和童话故事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学阐发,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几千年来各类神话到底表达了什么。这也得益于“神话学”确实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。

    于是,书籍内页中就给作者冠以“影响世界的神话学大师”“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师”“极具启发性的心灵导师”,即“大师、宗师、导师”,可简称“三师”。我并不是怀疑作者在其专业领域的地位和贡献,但确实有点怀疑其影响力真的外溢到如此广大深远的地步吗?这种“三师”加身的荣誉桂冠,不知道作者本身会不会欣然接受。据我所知,真正的大师一般都谦虚谨慎,绝不肯随意接受那些加到自己身上的头衔。想起一件趣闻,有人称钱钟书先生为“文化昆仑”,钱先生听后说:一座昆仑山压在我头上,快把我压死了。

    书的封面还有一句话:“现代人寻求内在觉醒的必读经典”,更是让人茫然,好像这是一本修道秘籍,读之便能灵魂觉醒、大彻大悟,获得超凡的人生智慧。反正,愚钝如我,估计从中是得不到这种高深莫测的超凡感悟了。

    经常看着书店里、网站上每年出版那么多书,书商推荐那么多的书,居然没有一本是普普通通的书,没有一部是平平无奇的书,几乎本本都是经典、杰作、人生必读,每个作者都是大师、导师、一代宗师。我不禁怀疑,人类的智慧真的开发到了如此进步的程度了吗?

    仔细想想,当今是一个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,卖书是一门非常可观的生意。作品一经完成,重印、拷贝成本极低,也就是说卖出一定的量以后,书价几乎就是纯利润,这和电影票房、动画IP的周边一样。所以,只要能扩大销量,名人推荐、大奖霸榜、大师经典等都是必须的营销手段而已。出版商深谙营销技巧和消费者心理,他们就是利用一般人看书不多,在学习知识方面比较自卑的心态,利用一些信息差来推荐书籍。好像他们推荐的这本书你不看,你就落后了;那本书你不读,你就仍然愚昧无知;仿佛你只要看了他们推荐读书,就立马可以开悟,马上获得人生的智慧,马上获得事业的成功,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。他们要么居高临下的谆谆教诲,要么以过来人身份循循善诱,找出种种理由,为书籍包裹上一层层辉煌华丽的外衣;经典书籍的自不用说,没那么经典、没那么优秀的书籍就更是全靠广告技巧了,说的让你觉得仿佛这本书你不买,你就错过了一个亿。

    今天的读者,也往往内心有众多焦虑,急功近利,不少人幻想一本书就能打通任督二脉,改变人生境遇。这就像是网络诈骗的告诉你能一夜暴富一样,上当的人都是在焦虑中丧失了最基本的常识。

    说到底,书评推荐并不完全可信。读书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,不盲目不贪多,不求某一本书能心灵觉醒、改变人生。多读经典,过好当下,才是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