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买了一些书,在挑书的过程中发现,我们所能接触的,最不加掩饰、夸大其词的广告营销,就是书评和推荐语了,包括直播间卖书的种种套路。坦白讲,即便如我之营销专业人士,也难免不受其影响,甚至深受其害。
曾经踩过的坑、陷过的阱,不希望朋友们重蹈覆辙。所以,把他们的种种手段,做一总结,供大家参考。
一是吸星大法:名家名人,集体传功
比如《千面英雄》这本书,就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、瑞·达利欧、刘慈欣,还有教授、心理学家等等众多推荐者,对这本书极具溢美之词。

你看,这些人都读这本书,你不读行吗?他们都赞不绝口,你不买行吗?
实际呢,它是一本偏学术性的著作。作者论述了人类各民族、各时期的神话故事,虽然形式不同、情节各异,但其中都蕴藏着来自人类潜意识的、共同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,都采用富含象征意义的人物和情节,对世界表达某种共同的理解。
作者采用学术写作方式,从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中,截取多个片段对比分析。结果,这些神话变得支离破碎、有头没尾,对一般读者来说,阅读体验非常不好。
除非你是该领域专家,对各国神话故事如数家珍,比如古希腊、古罗马、古印度等这些古文明的神话故事,否则这本书很难读出滋味。
这本书阅读门槛之高,能让99.99%的读者崩溃,买了也是放在书架上落灰。

该书推荐说,作者是披头士、猫王、迈克尔·杰克逊、乔治·卢卡斯、斯皮尔伯格、J·K·罗琳等人的精神导师;还是《星球大战》《黑客帝国》等电影的灵感来源。
好厉害啊!仿佛看了这本书,就能像这些大师一样,脑洞大开、能力大增、神功大成,创作属于自己的《星球大战》,成为新一代大师。
别傻了,这本书除了有催眠效果,其他的都不要指望。与之类似,马斯洛的《动机与人格》,塔勒布的《黑天鹅》等等所谓“名著”,一样坑人不浅。
二是降龙十八奖:大奖连连,长期霸榜
前段时间,读了一本科幻小说。这是一本少有的能让人打瞌睡的科幻小说,就是今年挺火的《数字星舰》。

据说它一出版,就横扫欧美八大科幻奖项,包括星云奖、雨果奖等科幻界最高奖,俨然比《三体》还要厉害。
有人借助当前AI显学,说什么:作者想象超前,畅想人工智能拥有自主意识之后的故事,帮助你理解未来人与人工智能共存云云。其实,这本书距离《三体》至少还有基地星球大战黑客帝国及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等这么远。
它的第一部,啰啰嗦嗦几十万字,就讲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,有了“人”的意识后,为其前任舰长报仇的故事。
人物设定毫无新意,故事架构平庸无奇,情节套用古代侠客刺杀暴君:既不人工智能,也不科幻。
这本书都能拿下一连串科幻大奖,只能说从科幻这个小窗口,让我们看到了欧美的自由落体运动。
三是凡人修仙:大师加身,乱封经典
再说《千面英雄》的作者约瑟夫·坎贝尔,作为一位研究神话的学者,从其教学、研究、写作的经历可以判断,他的解读角度确有独到之处。

尤其是利用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,通过引入弗洛伊德、荣格等研究成果,对人类各民族的神话故事,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学探讨,有助于我们理解几千年来,各类神话到底在表达什么。
但是给作者冠以“影响世界的神话学大师”“西方流行文化的一代宗师”“极具启发性的心灵导师”,有些言过其实。
我们不怀疑作者在其专业领域的贡献,但外溢的如此广大深远,明显是商业吹捧。
像“大师、宗师、导师”,这种“三师”加身的荣誉桂冠,不知道作者本身会不会欣然接受。但在现实社会,真正的大师一般都比较谦虚谨慎,绝不肯随意接受那些加到自己身上的头衔。
想起一件趣闻,有人称钱钟书先生为“文化昆仑”,钱先生听后说:一座昆仑山压在我头上,快把我压死了。

书店里摆放的、直播间里叫卖的、书商不遗余力推荐的,居然没有一本是普通的书。几乎本本经典、杰作、人生必读,每个作者都是大师、导师、一代宗师。
显然,卖书已经成为彻底的生意。作品一经完成,重印、拷贝成本极低,卖出一定的量以后,书价几乎就是纯利润。
所以,只要能扩大销量,名人推荐、大奖霸榜、大师加身等都是营销手段而已。
出版商深谙营销技巧和消费者心理,利用人性的弱点,贩卖焦虑,炮制成功的幻境;仿佛只要看了他们推荐的书,立马可以开悟,获得人生的智慧和事业的成功,迎娶白富美、走上人生巅峰。
他们要么居高临下的谆谆教诲,要么以过来人身份循循善诱,为书籍包裹上一层层华丽的外衣;让你觉得仿佛不买这本书,就错过了一个亿。
今天的读者,也往往内心焦虑,急功近利,幻想一本书就能打通任督二脉,改变人生境遇。让出版商有了可乘之机。
说到底,书评推荐并不完全可信。读书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,不盲目不贪多,不求某一本书能心灵觉醒、改变人生。多读经典,过好当下,才是正道。